單色移印機完成印刷的要素有移印版,移印油墨,移印膠頭,移印夾具。 移印夾具實際上就是一個定位裝置,它按照印刷要求將產品固定在工作臺上,確保在印刷過程不發生移動;移印油墨要適合產品的材質,比如塑膠,玻璃, 金屬,移印油墨的顏色也要和印刷設計的顏色相同;移印版就是要把印刷的圖文蝕刻在鋼板或者樹脂版上;移印膠頭是完成油墨轉移的重要載體,它有硅橡膠硫化製成, 不同圖文的印版需要不同形狀不同硬度的移印膠頭。單色移印機一般只需要一個夾具, 一塊印版,一種顏色油墨和一個移印膠頭。
單色轉盤移印機是目前市場上較為流行的移印機,它的自動化程度比單色移印機有很大提高,相比單色移印機, 它的顯著特點是工作台由 多工位旋轉的轉盤代替,可以裝夾4-10個產品進行連續移印,因此,它需要更多的夾具來固定每一個產品,完成印刷的要素有移印版,移印油墨,移印膠頭,移印夾具。 移印夾具實際上就是一個定位裝置,它按照印刷要求將產品固定在工作臺上,確保在印刷過程不發生移動;移印油墨要適合產品的材質,比如塑膠,玻璃, 金屬,移印油墨的顏色也要和印刷設計的顏色相同;移印版就是要把印刷的圖文蝕刻在鋼板或者樹脂版上;移印膠頭是完成油墨轉移的重要載體,它有硅橡膠硫化製成, 不同圖文的印版需要不同形狀不同硬度的移印膠頭。單色轉盤移印機一般需要4個到10個夾具, 一塊印版,一種顏色油墨和一個移印膠頭。
移印機測試常見問題的處理1-2
清晰度差意味着線條和文字的邊緣非常模糊.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太軟 |
更換較硬的膠頭. |
移印膠頭形狀不適合. |
更換更加匹配的形狀的膠頭. |
印版腐蝕有問題. |
重新腐蝕製版. |
印版圖文腐蝕過深. |
重新製版,選用較淺的深度. |
印版類型選擇不當. |
選擇合適的印版(鋼板或者樹脂版) |
菲林加網出現問題 |
選用另外的加網參數製作菲林片 |
移印油墨墨層太厚. |
在油墨中添加適當的稀釋劑. |
移印油墨墨層過厚 |
減少油墨中的稀釋劑. |
油墨乾燥速度太慢. |
選用快干稀釋劑,採用兩次粘墨一次壓印模式 |
承印物表面粘臟. |
清潔承印物表面. |
產品表面太粗糙,顆粒度太大 |
更換承印物,或者選用硬一點的膠頭 |
圖文垂直高度差異過大. |
選用特殊的膠頭或膠頭夾持裝置 |
印刷圖文過於靠近邊緣 |
夾具應可靠支持膠頭壓力,防止膠頭滑移。 |
夾具穩定性不好,高速印刷中移印膠頭顫動 |
製作新的夾具,降低印刷速度。防止移印過程中的顫動. |
這個問題經常發生,原因是產品的材料不可知或者選擇的油墨類型存在錯誤。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表面殘存有太多的硅油. |
使用前用酒精清潔膠頭表面. |
鋼板腐蝕深度過深. |
重新腐蝕深度較淺的鋼板 |
油墨選擇出現錯誤. |
根據油墨說明選用合適的油墨類型, 選用專用的移印油墨 |
需要雙組分油墨 |
選用雙組分油墨,添加相應的硬化劑 |
硬化劑比例添加不正確 |
按照說明精確的計量和添加硬化劑 |
承印物表面染臟. |
用酒精清潔表面.注意環境的污染問題,建議設立無塵車間 |
承印物沒有或者表面處理不充分 |
檢測表面處理程序,必要時重新處理. |
處理時間時效不恰當 |
處理后不應放置過長的時間. |
沒有或者印后處理不充分 |
使用必要的烘乾裝置烘乾,UV移印油墨烘乾的技術參數控制恰當 |
移印機測試常見問題的處理3-4
如果針孔連續不斷的出現在同一個位置,應檢查移印膠頭和鋼板是否受到損傷,必要時更換。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表面受損傷. |
更換膠頭或調整膠頭使損傷部位不妨礙印刷. |
移印膠頭底部過於平坦. |
用較為尖的膠頭. |
移印膠頭太軟. |
更換較硬的膠頭. |
印版曝光過程由於灰塵沉積造成印版缺陷 |
更換新的印版.製版車間的環境控制應慎重檢查。 |
移印油墨太稠 |
添加較多的稀釋劑,杜絕過期的或者變質的油墨 |
承印物表面太粗糙. |
選用較硬的膠頭,噴砂處理工序選用較細的砂粒。 |
承印物有灰塵染臟 |
清洗承印物表面.建議設立無塵車間。 |
油墨被膠頭上的硅油或油污污染 |
更換新的油墨. 清洗膠頭表面。 |
是指高速多色印刷中后一個膠頭將前一次印刷的油墨粘起的現象,這種情況多發生于承印物表面難以被油墨和溶劑浸潤的情況下的大麵積移印。當油墨乾燥速度不足以和穿梭工作台和轉盤工作台兩個工位之間變換的速度相匹配時經常發生,通常依靠兩次粘墨一次壓印的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表面出現細孔,老化 |
更換新的膠頭.膠頭製作過程請注意配方的精確化。 |
印版腐蝕深度太深. |
用較淺的深度腐蝕鋼板. 用鋼板深度計檢測鋼板 |
菲林片選擇的網點百分比和加網線數錯誤 |
採用不同的加網線數製作菲林然後晒版(高分辨率DPI 加網線數適合小文字和精細細節) |
油墨中含有太多的稀釋劑. 或稀釋劑不匹配 |
添加一些純油墨.建議採用廠家配套的稀釋劑。 |
油墨乾燥速度太慢. |
選用快干稀釋劑, 進行吹風乾燥,使用膠頭延遲壓印功能,迫使油墨用較長的時間乾燥 |
承印物表面太光滑. 基材被稀釋劑所侵蝕損坏。 |
兩次印刷中用熱風或冷風乾燥, 或採用兩次粘墨一次壓印的模式印刷.UV 油墨套印一定要控制好印刷速度。 |
基材被油污污染. |
印刷前進行清潔處理. |
移印樣品展示
經常發生于較大麵積的油墨覆蓋印刷上.這是移印工藝無法根本消除的缺陷之一。條件具備的客戶可以購置專門印刷大麵積的滾筒式移印機來獲得均衡的墨層厚度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錯誤的形狀選擇. |
更換更加合適的形狀的膠頭.膠頭有效截面積應大於印刷面積至少30%。 |
印板選擇錯誤. |
實地印刷慎用樹脂版,防止油墨由於表面張力的緣故而收縮 |
鋼板腐蝕深度有問題 |
控制鋼板深度重新製版,用鋼板深度計檢測鋼板 |
製作菲林片加網角度有問題 |
選擇新的加網角度重新製作菲林 |
圖文在鋼版上的方向存在問題 |
較長線條的圖文應使之和鋼板呈一定的角度關係 |
油墨太稀 |
減少油墨中的稀釋劑或添加原墨進行攪拌 |
油墨太稠 |
添加較多的稀釋劑 |
油墨混合不均勻 |
將油墨裝入油盤或油盅內一定要攪拌均勻 |
承印物本身同一性較差 |
選擇最適合的膠頭,要求截面積可以達到印刷面積的150% |
刮刀剛性太差 |
更換剛性好的刮刀或者換用油盅移印機 |
在複雜的和彎曲嚴重的產品表面印刷最常出現這個問題。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形狀有問題 |
更換合適的膠頭形狀膠頭底部儘量平坦一些 |
移印膠頭太軟或太硬 |
測試並選擇最適合的硬度的膠頭 |
圖文過於接近膠頭的邊緣 |
選擇截面積更大的膠頭 |
印版腐蝕深度太深 |
深度太深而油墨太稀,圖文扭曲變形經常發生 |
油墨太稀 |
油墨太稀而深度太深,圖文扭曲變形經常發生 |
承印物鬆動或者塌陷 |
調整印刷壓力,檢查承印物的剛性。 |
工件的夾具不合適 |
修改夾具保証它能很好的固定承印物 |
夾具滑移. |
檢查夾具的固定情況 |
印刷圖文出現角度變形 |
變換夾具的夾持角度。 |
這是一次移印在深色承印物上的直接結果。在這樣的承印物上採用兩次移印的工藝將帶來滿意的遮蓋力水平。另外,在基材表面印上白底或者採用鍍銀工藝生成明亮的印刷圖象的工藝也經常被採納。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表面有細孔,太粗糙 |
更換新的膠頭 |
移印膠頭底部過於平坦,膠頭太軟 |
選用更尖的膠頭 |
腐蝕深度太淺 |
腐蝕較深的鋼板 |
加網角度有問題 |
採用另外的加網角度製作菲林片和晒版 |
印版類型選擇錯誤 |
選擇適合的鋼板,比如優質的移印鋼板 |
油墨太稀 |
添加適當的原墨並攪拌均勻 |
油墨轉移不完全 |
採用油墨壓印延緩上抬的模式進行印刷 |
原稿本身不鮮艷導致的遮蓋力差 |
採用兩次粘墨一次移印的模式印刷 |
通常起因于墨層太薄和移印膠頭出現滑移,當膠頭太硬,膠頭壓印中心偏移于膠頭中心線,夾具鬆動,夾具放置承印物的角度不正確,移印壓力過大,移印機本身水平度不夠和穩定性差,都會導致膠頭的滑移現象。圖象染臟液可能起因于靜電和環境的影響。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硬度太硬 |
更換較軟的膠頭 |
移印膠頭截面積太小 |
更換截面積較大的膠頭 |
圖文太靠近邊緣 |
調整膠頭壓印位置,用夾具支撐更大的面積 |
印版深度太深 |
更換較淺深度的鋼板 |
印版本身問題,也許需要加網製版 |
晒制帶有網點的印版,或者晒制不同的加網線數的印版 |
油墨太稀 |
添加適當的原墨, 選用專用的移印油墨 |
油墨乾燥速度太慢 |
添加快干稀釋劑,控制好環境的溫濕度 |
承印物表面彎曲比較嚴重 |
選擇特殊形狀的膠頭或者調整膠頭的壓印位置 |
夾具穩定性差 |
重新製作夾具,夾具的受力中心要控制在印刷圖文的近似幾何中心。 |
移印機測試常見問題的處理9-10
套印不準確是指多色移印出現位置偏差和網點疊加複製的圖象出現色彩錯位的現象,這是衡量精確移印的最重
要的指標之一。從印刷機本身的套印精度來說,穿梭式的移印機套印角度高于轉盤式移印機,多台單色機組合式印刷的套印精度最差。而以精密分角器控制的圓盤式帶有獨立印版控制系統的多色移印機套印精度 。另外,四色印版特別是四色移印鋼板涉及網點複製的深度控制對套印角度影響特非常大。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安裝有問題 |
調整膠頭在最精確的位置轉移圖文,保証四個膠頭具有同樣的壓力中心 |
移印膠頭形狀不統一 |
膠頭的形狀具有同一性。保証四個膠頭具有同樣的形狀 |
移印膠頭硬度不相同 |
使用橡膠硬度計確定膠頭硬度的同一性,膠頭硬度偏差低於2% |
圖象本身套印存在問題 |
重新製作菲林,重新晒制鋼板,要充分考慮印刷的變形補償問題。 |
油墨在其中一色的擴展大於其它顏色 |
選用高質量的移印油墨添加準確的稀釋劑 |
承印物局部坍塌現象(如硬質塑料瓶). |
選用更好的夾具,或氣壓更大的吹氣裝置 |
工件夾具不夠穩定 |
製作支撐性好,穩定性好的夾具 |
輸送帶,梭動台和轉盤工作台精確度不高 |
安裝精確度高的工作台 |
夾具不夠精密,支撐性不好 |
精確調整,製作更加精密的夾具 |
多數是油墨乾燥在印版圖文區引起印刷區域的干裂和點狀空白缺陷。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底部太平坦 |
更換底部更尖的膠頭 |
移印膠頭表面粗糙老化,有細孔 |
更換新的膠頭 |
印版腐蝕深度太淺 |
用較深的深度蝕刻鋼板 |
鋼板製作工藝問題 |
換用加網的菲林重新製作鋼板 |
油墨太稠 |
添加稀釋劑稀釋油墨 |
油墨乾燥在鋼板圖文深處 |
用稀釋劑清洗鋼板圖文區,添加適量的慢干稀釋劑 |
承印物表面被油污染臟 |
用酒精清潔承印物表面 |
印刷速度太慢 |
提高印刷機印刷速度 |
多色移印機中,穿梭類型的移印機和轉盤式的移印機都比較常見,而已穿梭式的移印機精度為高。穿梭移印機的工作台有一個類似穿梭塊的配件會帶動產品和夾具往復移動在不同的印刷位置下,依次完成多色的移印。多色移印機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多套的顏色和移印系統: 夾具: 穿梭式的移印機和單色移印一樣都只有一個夾具, 只是多色移印機的夾具會來回移動; 四色穿梭移印機有四套油墨供應系統,分別添加四種不同顏色的油墨, 四種油墨供應系統分別安裝四塊移印鋼板,每塊移印鋼板由單獨的油盅或者油盤供應油墨, 而四塊移印鋼板的蝕刻順序要按照用戶提供的原稿製作; 四色穿梭移印機有四個移印膠頭分別安裝在不同的鋼板前端,移印膠頭的形狀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移印機測試常見問題的處理11-12-13
如果移印膠頭粘起油墨但沒有全部轉移到承印物表面,圖象中間就會出現空白區域。油墨理想情況只能轉移90%,還有10%會殘留在移印膠頭表面,換用脫膜性更好的移印膠頭也只會提高2%的轉移率。油墨粘在移印膠頭表面還會造成網點複製過程中的層次損失,所以移印機設計有膠頭清洗裝置的思路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太軟 |
更換較硬的膠頭 |
移印膠頭形狀不適合 |
更換底部更尖的膠頭 |
移印膠頭表面粗糙老化,有細孔 |
更換新的膠頭,配方中硅油成本不宜過多 |
鋼板深度太淺 |
用加深的深度腐蝕鋼板 |
鋼板深度太深 |
減低鋼板深度,或者採用空行程調墨的辦法防止油墨乾燥在印版深處 |
油墨乾燥在膠頭表面 |
添加慢干稀釋劑或添加必要的稀釋劑 |
膠頭太濕-無法形成墨膜 |
添加快干稀釋劑,稀釋劑內不應摻有水分。 |
承印物被油漬,汗漬染臟 |
用酒精清洗,必要時帶手套操作。 |
車間溫度太高 |
車間溫度 控制在64-68 °F. |
印刷速度太低 |
油墨乾燥在膠頭表面時提高印刷速度 |
印刷速度太高 |
用熱風冷風乾燥,防止膠頭太濕,給膠頭較多的乾燥時間。 |
這一般是靜電造成的麻煩,但又是也會由其它因素如移印膠頭的形狀和不恰當的油墨粘度引起。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底部過於平坦 |
選用底部較尖的膠頭 |
印版腐蝕深度太深 |
減低深度,重新製版 |
沒有選用加網菲林或者加網線數有誤. |
更換不同的加網線數製作菲林和晒版 |
油墨太稠 |
添加適量的稀釋劑攪拌均勻 |
油墨乾燥速度太慢 |
選用快干稀釋劑稀釋油墨 |
靜電影響 |
提高車間濕度,採用靜電處理器處理。 |
空氣濕度太低 |
控制車間濕度在60-80%. |
膠頭壓力太大迫使油墨向外擠壓 |
調整移印膠頭壓力 |
這個問題通常出現在陰文線條和文字來作為主要畫面的情況下。
可能原因 |
解決辦法 |
移印膠頭太硬. |
更換較軟的膠頭 |
移印膠頭表面老化,過於粗糙. |
更換新的膠頭 |
印版蝕刻深度太深 |
更換新的印版,或採用兩次粘墨一次壓印的模式印刷 |
印版製作過程 次的曝光時間過長 |
降低 次曝光時間重新製版(針對樹脂版) |
印版本身有問題 |
選用加網菲林重新製版 |
油墨太稀 |
減少油墨中稀釋劑的用量 |
油墨乾燥速度太慢,油墨擴散 |
選用快干稀釋劑,或選用膠頭在印版上面延緩下壓的模式 |
表面太光滑(如玻璃) |
徹底清潔處理,改善油墨親和力,在油墨中加入填充劑 |
膠頭位置過高,導致油墨在圖文出溢出 |
降低膠頭高度或採用膠頭在承印物表面延緩上抬的模式印刷 |